您被失眠困擾嗎
假如您有如下症狀之一,如入睡困難、早醒、睡眠維持障礙、睡眠質量下降或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,而且伴有日間與失眠相關的不適症狀,那您就可以被診斷為失眠了。失眠人群的日間不適主要有疲勞、注意力及記憶力減退、情緒波動易怒、日間嗜睡、社交能力下降、對事物失去熱情、容易緊張、頭暈頭痛等。同時產生食欲下降、情緒低落、思維遲緩或有自卑感,有的可發展成為焦慮症或抑鬱症。
中醫對失眠的認識源遠流長,《黃帝內經》認為,睡眠的發生是自然界的日夜節律在人體的體現,人體陰陽二氣的運動變化直接受到自然界晝夜節律的影響。正常情況下,衛氣日行於陽經,陽經氣盛,陽主動則寤;夜行於陰經,陰經氣盛,陰主靜則寐。病理情況下,營衛之氣不循常度,陽不得入陰而致失眠。因而中醫治療失眠的總原則是「補其不足,瀉其有餘,調其虛實,以同其道,而去其邪。」即是補虛瀉實以溝通陰陽經交會的道路,使陰陽調和。
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失眠保健穴位。各種體質人群都可以選用的失眠穴位有:百會、神庭、申脈、照海。
1、百會穴:「百脈之會,百病所主」。屬督脈,位於頭頂正中,可以通過兩耳尖直上連線中點來取此穴。
2、神庭穴:主治與情志有關的疾病。屬督脈,位於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.5寸。
3、照海:屬足少陰腎經,為足少陰腎經與陰蹺脈交會穴,位於足內踝直下方凹陷處。
4、申脈:屬足太陽膀胱經,位於足外踝直下方凹陷中。
失眠與陰陽蹺脈功能失調有關,且「陽蹺脈出於足太陽之申脈,陰蹺脈出於足少陰之照海」,因而我們取申脈和照海兩穴作為治療失眠的主要穴位。
同時,根據失眠患者不同的體質類型分別要輔以不同的配穴:
1、痰濕內阻加豐隆穴:屬足陽明胃經,在小腿前外側,當外踝尖上8寸,距脛骨前緣二橫指。
2、氣滯血瘀加太沖穴、血海穴:太沖穴屬足厥陰肝經,位於足背側,在第一、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;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,屈膝時位於大腿內側,髕底內側上2寸,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。
3、氣血虧虛加灸氣海穴、關元穴:兩穴均屬任脈,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,臍下1.5寸;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,臍下3.0寸。
4、肝腎陰虛加三陰交穴、太溪穴:三陰交穴是足三陰經交會穴,屬足太陰脾經,位於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緣後方。太溪穴屬足少陰腎經,位於足內側,在內踝後方與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5、腎陽不足加灸腎俞穴、命門穴: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,位於腰部,當第2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;命門穴屬督脈,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。
穴位保健方法主要採用按摩和艾灸,按摩手法以指揉為主,灸法以懸灸為主。穴位按摩或艾灸每日1次,每次30分鐘。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如有疑問,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。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
臨床部講師朱冬梅博士